多喝热水,大有门道
今年夏天异常炎热,各类冰爽商品跟着热销,无论是传统解暑商品的冰激凌还是新秀家电制冰机的销量跟着节节攀升。现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吃冰品、喝冷饮,甚至将“多喝热水”当作是老一辈的习惯而嗤之以鼻。但是,“多喝热水”真的要被时代淘汰吗?今天,我们就要为热水正名!

1、中医看来,上为阳,下为阴,而水在下流动,故水的性质偏阴寒。故通过加热的方式,能够平衡水的寒凉。
2、除此之外,脾胃的消化功能倚赖于脾阳,经常饮用凉水或冻品容易伤及脾阳,从而引发如如消化不良、胃部冷痛等不适症状。最后脾阳受损,则造成虚寒证,形成虚寒体质,出现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
3、中医认为,温饮入胃有温煦中土阳气的作用,利于腐熟水谷精微,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

我们的口腔黏膜以及食道黏膜非常娇嫩,能耐受的高温通常为50~60摄氏度左右。又由于食道黏膜的敏感性不如口腔,故在感受烫嘴时人们通常会往下吞,这就很容易烫伤食道。反复被刺激后,食道黏膜易发生慢性损伤或炎症。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正式提出过,过热食物可能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并将超过65摄氏度的食物列为致癌物2A类。
所以,我们平时喝热水的温度与我们人体胃肠道温度相适应即可,即35~40度。怕冷人群可饮用温度稍高的水,但最好不要超过50摄氏度。

1、平常素有口干舌燥、小便灼热、小便色黄、大便干结的热性体质人群,饮用水的温度应适当降低,25度左右即可。
2、如正在服用清热药,如针对中暑、大便热结,医生建议应在服药时将药放凉再服,以便助药力,则应遵医嘱。
注意:虽然临床上也有热药冷服或寒药热服的特殊情况, 但对于饮水一事上, 参照以上服用中药的一般规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