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说应该吃鸡蛋,那么粥到底能不能喝?

发布于

最近,全网都被张文宏医生刷屏了,张医生提出,早晨应该多吃鸡蛋,多喝牛奶来补充营养,但是,这似乎与中国传统喝粥的习惯不符,那么普通百姓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呢?且看本文细细道来: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n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w
现代医学分析: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w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n

根据现代医学的理论,粥作为一种主要含碳水化合物的产物,营养成分确实欠缺,而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又导致了,中国人普遍蛋白质摄入不足,所以,早餐多吃点鸡蛋和牛奶,不仅能补充蛋白质,还能补充钙、锌、钾、镁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这对普通人来说,补足了相应的营养物质,自然能够提高个人免疫力,从而降低获得疾病风险。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n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w
传统医学分析: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w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n

中国人喝粥的历史,要回归到数千年前,早在医圣张仲景时代,就在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中就有了喝粥的相关记载,而到明清时期,随着慈禧太后的各种养生理念外传,大家才发现原来太后也这么喜欢喝粥,像是大米粥、小米粥、绿豆粥以及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御膳药粥层出不穷,于是乎,大家就开始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喝粥非常有营养,那么,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伤寒杂病论》中关于粥的描述吧:

《桂枝汤方》

桂枝 三两(去皮)、芍药 三两、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三两(切片)、大枣 十二枚(掰开)

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可以看到,医圣在伤寒论中,使用热粥,辅助桂枝汤服用,目的是为了帮助药力促发。在这里,热稀粥其实起到了两个作用,一个是热粥的热力,帮助身体回暖,因为通常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导致的感冒,这个时候,喝点热的东西就能够舒服很多,当然了,这里不仅喝热粥,喝热水,热汤也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

除此之外,粥的作用对于中医来说,能够帮助胃气的恢复和提升,因为中医认为,粥是入脾胃的,粥的来源是五谷,而五谷是禀天地之气而成,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帮助胃气的恢复。中医认为,胃气是一个人的生存的根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那么,很多的重病病人,本身身体非常的虚,胃气也十分衰败,这个时候可以喝一些热稀粥帮助胃气的恢复,让患者恢复胃口,从而帮助病情的尽快好转。

中医自古以来就提倡膳食均衡的饮食习惯,这边,引用黄帝内经《素问》的一段话来说明: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吃五谷杂粮,是用来养身体的健康,所以虚弱的时候应该适当加量;而肉类食物是补充体内有益的营养物质,但是也应该适宜为主;而各种果类食品,是帮助人体新陈代谢的,比如夏天吃西瓜能帮助排尿防中暑,所以应该每个季节选择相应应季的食品适当服用;而蔬菜类的食品,则是帮助人体充实体内阳气的正常运转,如同大家知道的韭菜可以壮阳那样。

说到此,大家就应该知道了,传统中医文化来说,也并没有明确指出粥是一种有营养的能够代替平时饮食的食物。相反的,各种饮食均衡摄入,保证体内营养充足,这才是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所以,张文宏医生所说的早餐多吃鸡蛋多喝牛奶来补充营养与中医传统文化理念也丝毫不冲突了。

 

那么,大家现在应该就知道了,我们的早餐应该怎么吃,什么时候应该喝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