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体质调养指南

据说,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爱过敏的人:春天花粉过敏,咳喘不停;夏天紫外线过敏,一晒就起小疙瘩;进入秋天又患上过敏性鼻炎,鼻塞、流鼻涕;冬天一受寒,身上就会出现风疹,瘙痒不适…

这类人很可能属于「特禀体质」,主要包括过敏体质、或由于先天失常等原因造成的其他特殊体质。

特禀体质是中医体质辨识中九大体质之一,原因与先天禀赋不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密切相关。

1、饮食调理

饮食应提倡清淡、补脾益气的食物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但生冷、辛辣、肥甘油腻的食物和荤腥发物一定要禁食。

推荐食疗之抗敏汤

乌梅15g、黄芪20g、首乌30g、百合15g放砂锅中加水煎开,再用小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再加水煎开后取汁,用汁煮粳米100g成粥,加冰糖趁热食用。

2.生活起居

①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②居室应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经常洗晒,以防止对尘螨过敏

③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让油漆、甲醛等化学物质气味挥发干净后再进新居

④春季室外花粉较多时,要减少室外活动时间,以防止花粉过敏

⑤不宜养宠物,以免对动物皮毛过敏

⑥不要骤然进出冷热悬殊的环境

⑦在陌生的环境中,由于容易出现水土不服,要注意日常保健,相应减少户外活动

⑧避免接触各种致敏的动植物,适当服用预防性药物,减少发病机会。

冻疮防治指南

冻疮,多见于儿童及妇女,自觉麻木感,遇热有瘙痒感,一旦发生,在冬天里很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防治冻疮除做好日常防护外,中医药在这方面也大有妙招。

日常随手做小妙招:

第一个妙招妙招就一个字—

搓手搓脸搓脸,总之,搓就对了。轻轻摩擦至皮肤发热,升高局部温度,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减轻症状、预防生疮的作用。

第二个妙招涉及到平时常用调味料—生姜

新鲜生姜片涂擦常发冻疮的地方,连擦数天,可以有效预防冻疮再生

若是冻疮已生,则可以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糊,凉后敷于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方可见效。

第三个小妙招可以主角更是令人意想不到—啤酒

长过冻疮的朋友都知道冻疮又痒又疼,就像蚂蚁在啃咬,十分痛苦。那么如何即时的缓解这种痛苦呢?这时候就需要啤酒来帮忙了。在温水中添加少量啤酒,浸泡二十分钟,就可以马上缓解这种痛苦啦!

中医中药小妙用

1、用马齿苋45克或薄荷15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半小时,晾温后将患处泡洗10分钟,每日1次,治疗顽固冻伤效果较好。

2、用熟地黄15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煎汤100毫升,可内服可外洗对于冻疮经久不愈、龟裂出血者疗效不错。

另外,加强锻炼,提高抗寒能力,对易患冻疮部位加强保暖防护,也可有效防治冻疮。已患冻疮处严禁用火烘烤。

冬天除了喝汤还能喝点什么

冬天来临,坐在大摇椅/柔软沙发上,捧着一杯呼呼冒气的茶,背上也被阳光晒得微微烫。这样的场景光是想想就觉得很治愈啦!

pexels-vlada-karpovich-5357417.jpg

如果这些茶品对于养生还有一定作用,补益身体,帮助我们安稳过冬,那就更棒啦!

1、红枣桂圆茶

材料:红枣、桂圆、白砂糖

做法:将桂圆去除外壳以及果核,红枣去除果核;然后将桂圆、红枣以及白砂糖一起放入杯子之中,加入开水进行冲泡

适宜人群:此茶适用于一些阴虚体质的朋友饮用。桂圆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同时兼具补血润肤的作用。红枣补气血,在冬季对于血液循环颇有好处。但需注意的是,桂圆过食会产生上火的症状,需要注意量哦。
2、姜苏汤

材料:生姜、苏叶

做法: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清洗干净;将准备好的材料一起放入杯子之中,用开水冲泡

适宜人群:此茶有很好的驱散风寒的作用,对于户外工作者而言是很好的饮品。同时此茶还对于胃部有很好的调养效果,若是冬季因为饮食不当,尤其是鱼蟹毒,服用此茶可以很好的恢复健康哦

3、银耳茶

材料:银耳 茶叶 冰糖

做法: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勿用绵白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取汁和入银耳汤,搅拌均匀服用

适宜人群:此茶主要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阴虚咳嗽。银耳是食药两用滋补佳品,药用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效。配上冰糖可助银耳滋养润肺、止咳化痰之力,配茶叶取其消痰火于利湿之中,兼有消炎之功效。

pexels-nikolay-osmachko-230477.jpg

喝茶小提示:

喝茶时注意温度不要过高哦!茶水的温度介于56℃-60℃之间,对健康较为有利,因为如果超过65℃,食管粘膜容易受到慢性热损伤,从而增加癌变风险。尤其是抽烟喝酒的人,如果常年喝65℃以上的热茶,就会损害食道抵御酒精和尼古丁毒素的能力,患癌风险更高。

按时养生 冬季喝汤

全国各地几乎都开始降温啦,冬季的脚步一点一点来临了。那么今天就来聊聊冬季养生这件小事吧!

pexels-km-l-3736487.jpg

首先,冬季养生我们需要注意情志的调节。由于进入秋冬季之后,日照时间变短,时常还有空气污染的麻烦,往往会导致人们产生情绪低落的现象。另外,进入冬季后临近过年,工作压力与强度都会增加,人们也容易产生情志紧张的现象。冬季格外需要注意情志方面的调节,让神守于内,保持安定满足的情绪,才有利于维持健康。还可以多出门晒太阳,摄取自然界能量,调摄不良情绪。

冬季还是很适合喝汤的季节,暖呼呼一碗下肚很是治愈

pexels-timur-saglambilek-66639.jpg

当归羊肉汤
1.
原料:

羊肉500g,当归15g,生姜15g,精盐6g,料酒15g

2.
做法:

将当归、生姜用水洗净,切片。羊肉剔去筋膜,入沸水锅内出水。捞出切条备用。取砂锅,清水适量,然后将羊肉下入锅内,加当归生姜及调料,小火慢炖1.5小时。

3.
效用:

普遍适用于因为寒邪引起的痛症,促进血液循环,温暖机体。对于血虚有寒引起的腹中冷痛,妇女产后虚寒腹痛,或者虚寒性的痛经尤适宜。

此方以温中散寒,养血扶正为主,若兼气虚者,可加入黄芪、党参增加补气之功;若兼肝肾不足,腰膝凉痛者,可加入枸杞子、何首乌补益肝肾,强壮腰膝;若平素消化功能欠佳,腹胀,消瘦者可加砂仁、山楂、陈皮以助脾胃之运化。

除了喝汤之外,附冬季防病保健小方法

流感、麻疹、腮腺炎—大青叶、板蓝根预防

猩红热—黄芩预防

百日咳—兰花草、鱼腥草预防

白喉—牛膝预防

秋来桂花香

秋风乍起,蝉鸣渐细,细雨绵绵,闲敲残荷
若说起秋天的味道,我想一定是桂花味的

桂花

性辛温,入肺大肠经

其功效有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的功效

用于食欲不振、痰多咳嗽、肠风血痢、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牙痛口臭、经闭腹痛

桂花食疗方
桂花茶

取3~5g桂花开水泡茶饮

功效:疏肝散寒,美白,健脾,润肠通便

应用:对口腔炎、皮肤干裂、牙周炎以及声音沙哑等均有一定疗效

桂花酒

选用秋季盛开金桂配以优质米酒陈酿而成

功效:舒筋活血、散寒助消化、消疲劳

应用:对于秋季外感风寒束胃或关节痹痛有一定疗效

蜜汁桂花浸梨

香梨去皮,整只炖至酥烂,糖桂花以及干桂花调味

功效:润肺止咳

应用:燥邪犯肺人群以及秋冬季咳嗽小儿

秋风起,桂花香,又到了一年硕果累累的季节

暂别夏日的炎热,就让桂花带我们走进盛秋,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原来中医早就研究了糖尿病类消耗性疾病?还有食疗方?!

话题
家里老年人患有糖尿病却还是任性吃饭?糖尿病人到底应该吃些什么?中医所谓的消渴病又是否完全等于糖尿病?中医又有何见解?是不是有相关养生法则呢?

pexels-polina-tankilevitch-5469147.jpg

中西医概念辨析糖尿病与消渴
糖尿病,是现代医学名词,指的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其中主要包括1型和2型。
而消渴,是中医学名词,泛指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漫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三消)。
可见,消渴指的是以这类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所以西医的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围,而消渴却不等于糖尿病,如尿崩症等见消渴症状者也属于消渴范围,均可以参考本期食疗。
五汁饮

适应人群: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尖边红,苔薄黄

做法:鲜芦根和麦门冬洗净后,压汁去渣,取麦门冬汁10g,鲜芦根汁25g。荸荠、梨、藕去皮后,榨汁,取梨汁30g,荸荠汁、藕汁各20g。将上述汁液混合,冷温皆可,不限量频服

原理:肺中有热,耗伤津液故口干舌燥喜饮,五汁饮清热润肺加生津即可起到较好的疗效达到止渴作用。
竹茹饮

适应人群:多食易饥,口渴尿多,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做法:竹茹30g、乌梅6g、甘草3g洗净后加水煎煮,取汁代茶饮,乌梅可食。

原理:同理五汁饮针对肺火。此方针对胃中有火,耗伤津液,胃热善消化谷物,故善饥。竹茹饮清胃泻火,养阴增液达到较好止渴止饿作用。
黄芪山药粥

适应人群: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同时存在,精神不振,乏力,消瘦,舌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做法:黄芪30g洗净打粉,山药60g洗净切片,二者同煮成粥,每日两次。

原理:气阴不足,一方面脾失健运故大便溏,另一方面阴不足而阳偏盛故能食易饿。黄芪山药补气健脾,故能达到较好效果。

什么?秋季养生群聊又更新了?!

秋季养生群聊
#秋季有啥事不能做#
养生爱好者:看了上一期的文章,我已经在家做了三天的桑杏饮了,效果确实不错。但今天早上又咳嗽了怎么回事呀
游小方:说说这几天都吃了些啥吧
养生爱好者:除了一天喝三次桑杏饮以外,还吃了红烧排骨,炒青菜,对了昨晚上看剧还磕了两把瓜子!毕竟贴秋膘嘛!这不今天又买了点碧根果!
游小方:怪不得咳嗽呢!炒货这样吃,咳嗽没个停啊,听我给你细细道来秋季有啥不能做吧!
秋季养生五宗罪
暴饮暴食贴秋膘  
01

古人生活条件差,物质生产远不如现在这样丰富。面对寒冷的冬天,无论是衣物还是食物,都可能面临着短缺的问题。于是只能从丰收的季节里增长脂肪来御寒了。然而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的热量过剩问题,不仅容易发胖还容易生湿困脾

贪凉躲避“秋老虎”
  02

秋凉后,昼夜温差大,是脾胃病高发季节,需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需要做到适时增添衣物,夜晚盖好被褥,不宜多吃寒凉或者生冷不洁食物,俗话说得好“秋瓜坏肚”就是这个意思啦。

宅家做沙发土豆  
03

为了增强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应该适当的在秋天进行户外锻炼。但是一定要注意在锻炼后身体发热才能脱下过多的衣服,并且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哦

坚果炒货不离手
  04

这里不仅仅指坚果等哦,但凡是干燥之品皆不利于秋季养生,只不过秋季刚好是坚果的季节,人们会吃的比较多。秋季本身气候干燥,肺又最怕燥,这时候再多食干燥之品对我们的肺而言可谓是生命不可承受之燥。所以应该控制坚果的摄入量,同时呢多吃些梨、柚子等进行食补。

不顾实际乱进补
  05

秋季确实是进补的季节,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若本身不虚,无病进补,增加开支不说,还会给身体造成额外负担,如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等问题。同时,“虚”也是有讲究的,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等等,若真的感到身体不适想要秋季进补,还得去医院对症下药哦。

 

您的好友邀您加入秋季养生群聊

秋季养生群聊
#秋天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养生爱好者:小方小方,为什么秋季养生这么重要呢
游小方:《黄帝内经》中谈到“秋伤于湿,冬必痎疟”可见秋季养生对于冬天健康有重要意义。一旦受到湿邪就容易引发咳嗽等问题,湿性缠绵,很难治好嘞!
养生爱好者:哦原来是这样!那是不是只要注意除湿就好了呢?
游小方:当然不是!秋季多干燥,秋又应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所以秋季还需要多多润燥保养肺才行!今天我就给你讲几个润肺食疗方,再附送几个养肺小秘诀吧!
养生爱好者:好呀好呀!我这就拿小本本记下来
养肺大作战
第一招-桑杏饮

桑叶10g,杏仁6g,天花粉10g,梨皮20g,煎汤取汁。热服,日服3次

第二招-红白萝卜蜜膏

白萝卜200g,红萝卜200g,洗干净,切细丝,用纱布绞挤汁液,放入锅内用中火煮沸。加入蜂蜜100ml,继续熬制稠即成。日服2-3次,每次5g

第三招-杏仁麦冬饮

杏仁6g去尖,挑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待皮微皱即捞出,浸凉水,脱皮。再将麦冬10g挑选干净,去杂质,洗干净。杏仁、麦冬共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文火,十五分钟后去渣留汁即可。日服2-3次,凉时饮用。

附:养肺小动作手臂伸直,翘起大拇指,做向后绕环动作,尽量伸展,一次二十下。原理:肺经起于大拇指指甲角旁开0.1寸,一路寻着手臂桡侧缘,止于锁骨下。拉伸肺经有利于宣畅肺气,起到养肺的作用。

秋季谨防气虚感冒哦

pexels-flora-westbrook-1924867.jpg

秋天如期而至了,但残留的暑气却依旧恼人。秋老虎面前,不及时根据季节气候增减衣物再加上依旧贪食凉物很容易引起感冒。另外,秋季也是孩子们开学的日子。从悠闲暑假过渡到忙碌学期,众多小朋友聚在一起,不仅仅加大了感冒传染风险,更是降低了小朋友们的免疫力。最后,加上疫情的影响,现在感冒要是到了发烧可是非常麻烦的事。

总而言之,我们要在秋季好好保养身体,抵抗感冒发生

那么今天就推荐几个补气针对感冒的食疗方

原理
一旦气虚,那么风寒就容易侵袭且机体无力驱邪,邪气留于内待到寒冬将会引起如畏寒、咳嗽等问题
01
左中括号
煎枣汤
左中括号
大枣20个,葱白7茎(连须)。红枣洗干净,用水泡软。红枣入锅加水大火烧开20分钟后加入葱白,用小火煮十分钟即可。温服,每日一次,吃枣喝汤
02
左中括号
酒煮荔枝肉
左中括号
荔枝肉30g,黄酒适量。酒煮煮沸后乘热服用,每日2-3次
03
左中括号
神仙粥方
左中括号
糯米30 g,生姜片10g,葱白6g。用砂锅加水煮糯米、生姜片,米将熟时放入葱白,煮至米熟,再加米醋20ml,入锅和匀,乘热喝粥,以汗出为佳
 

日常食疗竟能解决这等尴尬?

被口臭困扰到不敢说话?戴着口罩自己闻到嘴里的味儿都觉得尴尬?

IMG_5704.JPG

其实口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受过。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口源性的,剩下百分之十与脾胃心肺等脏腑失调有关。

解决口源性口臭的三条方法:

1、解决顽固牙结石:每半年洗牙一次

2、日常清洁口腔盲区:认真刷牙,使用牙线、冲牙器等辅助工具

3、建立一个不利于细菌生长的口腔环境: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如柑橘胡萝卜等

聊完口源性口臭,那么咱们就来聊一聊如何通过中医食疗调理脏腑以防浊气产生口出臭气解决非口源性口臭。

中医认为口臭的形成主要责之脾胃,根据病因主要分为三类

一、湿热内蕴

表现:口臭伴有嗳气,嗳后口臭明显,感头晕身重,小便短赤,大便黏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湿热内蕴,湿困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清气不升,浊气上逆

推荐食疗方:苦瓜凉菜
做法:苦瓜、调料各适量。苦瓜洗净,切片,腌后用凉水冲洗,加调料调味,佐餐。

二、肠胃积热

表现:口臭伴大便干结,脘腹胀满,常面红身热,感心神不宁,想喝冷水,舌红苔焦黄

病因:肠胃积热,熏蒸于上

推荐食疗方:瓜子香口方
做法:甜瓜子适量,研末,调蜜为丸如枣核大,每日清晨空腹洗漱毕,含一丸于口中

三、脾虚湿滞

表现:口臭,伴胃脘胀痛、胃口差、便秘,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病因:平素体虚,脾不运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推荐食疗方:荔枝粥
做法:干荔枝5~7枚,去壳,粳米50g。干荔枝和粳米洗净后入锅,加水煮为稀粥。晚餐服用,3~5天为一个疗程。